這篇文章,名為《李儷華知音何處》。
沒錯!
就是說李儷華的。
整篇文章從頭到尾讀下來,充滿了對李儷華改造失敗的批評,以及對其放棄理想的失望。
等等!
改造是什么鬼?
《電影圈》是這時候電影圈的進步文人,也就是讀書會的那群人主辦的一份電影雜刊。如果在不討論其他無關事務的前提下,其電影理論方面的專業性還是很強的。
楊秋也時常買上一本。
當然其身為讀書會創辦的雜刊,便不可能不夾雜其他私貨了。
至于為何會批評李儷華改造失敗……
很簡單。
因為李儷華也是讀書會的成員之一,甚至是其中的活躍人物,去年的時候還曾因為表演歌頌紅色軍的話劇,被港府直接傳喚過。
李儷華自從在永華拍完《春雷》后,又在外面拍了一部《詩禮傳家》,接著就經人引薦加入了讀書會,然后便給左派電影公司拍了一系列影片。
比如當時楊秋給李漢祥打下手,畫的《冬去春來》廣告板,便是南國影業拍的。而當時他們在片場碰到李儷華和劉穹,也是因為李儷華正在給左派的五十年代影業,拍攝《火鳳凰》。
從四九年直到現在,將近三年的時間,李儷華是全部在給左派拍片。
《詩禮傳家》、《說謊世界》、《豪門孽債》、《花姑娘》……還有上面的兩部電影,加起來八部電影,不是給長城拍的,就是龍馬影業,亦或是五十年代和南國。
這么長時間,李儷華竟沒在讀書會以外接過一部電影。
所以李儷華這段時間以來,可算得上讀書會真正的招牌人物了。
但這外接片和七萬的片酬一出,便在讀書會里炸開了鍋。
理由有二:
張善昆顯然是右派,兩幫人馬天生的理念不符,李儷華這算是幫敵人拍片了。
這怎么行!
要知道現在長城里有一個女孩,就因為爸爸是右派被雪藏了,正天天以淚洗面想著自殺呢。
便是那七萬塊的片酬了。
當然不是說讀書會的人眼紅,而是因為這些理想派人士,在當年組建讀書會后,便定立了一個留港影人八條公約。
此公約的第四條,便是要求大家實行簡單樸素的生活。
這七萬港幣的片酬鬧得香江如此熱鬧,肯定是和簡單樸素扯不上一點邊的;再加上李儷華接著個片乃是突然之舉,讀書會里竟然沒一個人知道,還是后來從報紙上得到的消息。
而且過了這么長時間,李儷華竟然沒有去讀書會解釋過一句。
順便著,聯想著李儷華最近連讀書會的一些活動也不參加了。這時候讀書會里的人,才感覺到李儷華這邊不對勁。
但是顯然,李儷華和讀書會的溝通出了問題。
不然《電影圈》這本雜志上,不可能直接出現批評李儷華的文章。
這等于,大家公然撕破臉了。
還是讀書會先撕的……
特么的!
雖然看不慣讀書會的某些做法,但楊秋還是想說,還是這時候的國家宣傳部給力,戰斗力比后來的譴責部厲害多了。
至于為何李儷華忽然從左轉右,和讀書會決裂,后世也是眾說紛紜。
其中有政見不合說、港府恐嚇說,甚至金錢利益說,種種不一而足,讓人分不清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但就據王元龍所訴,事情沒那么復雜,純粹是因為感情上的事。
上面提到的《詩禮傳家》,制作公司名叫大光明影業,自然也是左派電影公司,不過這家公司四九年的時候,便撤回了大陸,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詩禮傳家》的導演,名叫陶津。
這個名字楊秋倒是異常熟悉,因為他當年考入永華的第二題,便是表演《一江春水向東流》里男主角張忠良的臺詞,而張忠良的扮演者正是這位陶津。
陶津能當上主演,自然外貌上差不了,儒雅帥氣不外如是。
演而優則導!
《詩禮傳家》正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而陪他演對手戲的女主角便是李儷華。
那時候張續譜剛剛拋棄妻女不久,李儷華自然心傷郁悶,陶津為了他這第一部戲盡心盡力,對著女主角自然多關注了些。
可這關注來關注去,不得了,兩人竟然對上眼了。
這下可不得了。
頓時惹得周圍的人議論紛紛。
為啥?
因為陶津在魔都是有個女朋友的,更關鍵的是這個女朋友,還早就為他生了一對兒女。
雖然這女朋友不是老婆,但畢竟也有了孩子不是!
一堆朋友紛紛相勸,要其多想想自己的那對兒女,只是這不勸還好,一勸兩人粘得更緊了,一路折折磨磨的,日子也就這么過了下來。
沒多久,李儷華便經由陶津引薦,加入了讀書會。
如此過了兩年多,到了今年年中,兩人終于如膠似漆的,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這橫在兩人中間的問題,終于不能不正視了。
正在此時,讀書會里的朋友發力了。
“即使和小咪動了真格,也得回去給女朋友一個交代,大家好來好去,更何況還有一對兒女問題!
聽著朋友說得有道理,陶津也點了點頭,準備著回去魔都。
陶津可沒想朋友轉頭就把他給賣了,這邊一個電話就打去了魔都,告誡那邊的女朋友,這老陶一回魔都,就讓兩孩子抱住他的腿,千萬別放他再回香江!
這些事李儷華自然也全然蒙在鼓里,她還在這邊萬般欣喜地等著陶津回來結婚呢,卻沒成想最后卻等到了對方的分手電話。
李儷華當時的心情楊秋不知……
但經過這么一茬稀里糊涂的事,她心里對讀書會有怨氣也是可想而知了。要知道早就知道這事的人,可有一堆是她在讀書會里平日里叫哥的。
結果,她卻沒有收到一點風聲!
李儷華本就因陶津才入的讀書會,現在陶津也不在香江了,真真正正的歸來無望,她如何還肯跟著那么一群人共事。
結果張善昆拿著劇本上門,自然就順勢著應承了下來。
只是這前幾天,報紙上也僅是討論片酬啊戲子之類的問題,今天《電影圈》里卻直接寫上了‘改造’一詞,語氣之重前所未聞。
楊秋摸了摸鼻子,仿佛嗅到了一股硝煙的味道。
“《羅生門》剛出來的時候,霓虹的票房并不好,影評人也不關注,沒人想到它會得獎,甚至于這次的威尼斯這行,也僅只有我和內子,以及兩三位官方人員隨行。”
張善昆家的客廳里,楊秋端起茶杯輕啜了一口,靜靜地聽著面前的男子,用一口流利的漢語侃侃而談。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