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李密說出“梵天一夢”后,曹魏在場的名士們在短暫的驚鄂后,全都面色潮紅,雙眼發亮,猶如集體打了一支雞血!
從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執政初期開始,曹魏的主流思想就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講求實務的法家思想,以及提倡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都不再占據主流。占據主流的,是玄學思想。
玄學的定義很多,這里不細講。作為一個政權,當玄學成為國家高層的主流后,由此造成的影響是什么呢?最粗魯直白的說法就是:一群本該為國計民生殫精竭慮的國家中高層官員,天天上班不談稅收錢糧這一類世俗之事。只談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文明終極關懷等高大上的哲學問題。至于國家有了問題,具體事務誰去操辦呢?下人、賤人,或者說辦這些事的人,會自動的被這群“哲學家”視為下人、賤人。
所以李密說出“梵天一夢”后,對于苦苦思索事物本源的曹魏名士們,頓時頗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陶醉感。
一時之間,無數的麈尾揮動,宴會廳里的諸多名士紛紛起身,但是彼此互相對視后,大家還是朝著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了拱了拱手,表示了謙讓之意。
無他,因為此人姓向名秀字子期,乃是竹林七賢之一。他是在嵇康被司馬家誅殺后,被司馬昭強迫出仕的。品行無損,名氣又大,大家誰敢和他爭啊?
“方才令伯梵天一夢,于秀實有猛然斷喝之感(佛教此時在中國還未昌盛,醍醐灌頂這個詞是沒有的),那么敢問令伯,何為本?何為末?何為有,何為無?”
本末有無的問題,是玄學思想主要的幾個論題之一。這個問題若是放到現代,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從功利的角度來回答最為簡單:重要的是本,不重要的是末。我所掌控的才是有,不能掌控的統統都是無。
但是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方式講究的是虛無縹緲,所以不能回答得這么直白。
只見李密微微一笑:“不是末的便是本,不是本的便是末,不是無的便是有,不是有的便是無!
毫無疑問,這TM全是廢話。但這個時代,就是這種廢話最吃香!
“妙哉,原來這個問題還可以如此解。我等一直執著于某一字,卻不知道可以如此串講……令伯,秀拜服。”
“那么請問令伯,有與無,孰優孰劣?”起身問話的是任愷,字元褒。青州人。在政治上,此人是賈充的政敵。在學術思想上,此人的思想與竹林七賢接近:貴無。
所謂無,當然是相對于有而來。什么是有,其實是指名教。什么是無,就是尊崇自然。貴無,當然是相對于有來說,以無為尊。這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宗旨。但是這種思想有很危險的苗頭——過度的貴無,會導致人們越來越不把現實當回事,長久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人如果只是個普通人,無非是個精神病。但是當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都普遍尊崇這樣的思想,這個國家要么快速亡國(西晉),要么扯淡(東晉)。
“呵呵呵”李密對著任愷道:“因我益州接近身毒,所以當地高人的言論偶有接觸。曾有一高人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然,更有高人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你們這些所謂的“追求自然派”全TM都弱爆了,你們居然嘴里說“自然”,那就還是落到了“有”的下乘。在我看來,這些東西全都是不存在的,連自然都不存在,那就是徹底的“無!”
李密說的這兩首偈語,當然來自穿越者。穿越者借鑒的,當然是來自于唐代高僧惠能。
漢末三國時代,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上百年了。但這個時代的佛教,還在緩慢的適應中國的國情:比如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情節,就是佛教本身的教義所沒有的。因此,此時的佛教在中國還沒有多大的影響。
佛教在中國的興盛,要到了五胡亂華時期,一方面他適應了中國的國情,自我做出了調節和改變。另一方面吸收了魏晉玄學的辯證精華,使得自身更有邏輯性(逼格再次提升)。同時由于那個年代慘烈的戰亂,使得普通百姓急需精神信仰。各國統治者也需要佛教來穩定統治因此大力推廣……如此種種,才使得佛教在中國走向興旺。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一個意思:李密借助穿越者的優勢,拿著玄學發展到頂峰的東西,來吊打玄學初興時代的這群傻鳥!這群所謂的名士們,不跪了才怪!
果然,在李密說出這兩句偈語后,不光是任愷,在場的所有名士們,全都激動得不可自抑。更有不少年輕一點的名士,紛紛起身對著李密鞠躬:“聽令伯一席言,獲益終身。請李師受我等一拜!”
“呵呵呵,不敢當。諸位,李密也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先達者為師,李師不必過謙,還請李師再為我等解惑。敢問李師,若是菩提非樹,明鏡非臺,那這一顆心當是何物?”
“不敢為諸位大賢之師。關于元褒所問,密想請反問諸位一句。諸位,現在冬夜風大,外面的旗桿上大旗烈烈飛舞。敢問,是風動還是旗動呢?”
“當然是旗在動,不,是風動,不,不不不……”
“呵呵呵,諸位,在李密看來,非是風動,也不是旗動,而是心動!
逼格再一次拔高了,這一下子連賈充都驚詫的站起身來對著李密鞠躬致意了。
“還好當初太守傳授我這些東西之前反復給我講了很多實例。否則我自己都會沉迷于這些虛幻的東西而無法自拔?蛇@些無聊的論題對于解決實際事務有個屁用。∫埠,你們就繼續在貴無的大道上滾下去吧。需知這‘心外無物’的概念一旦提出,你們這些名士們,恐怕就更加狂放不羈了。”
正當李密自己陷入沉思的時候,在場的曹魏名士們已經是雙目發紅。有些城府不深的小年輕已經是淚眼婆娑,嘴里都喃喃的念叨著“朝聞道夕死足矣”之類的話語。
當大家再次對著李密集體鞠躬致意之后,李密還禮。然后慨然長嘆了一聲道:“諸位,雖說心外無物,但李密今日是著相了。需知,莊子言,不言而善應。老子言,辯不若默。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世間的至理大道,若是真能用嘴講出來,那就不是大道了。言盡于此,李密告辭了!”
李密起身,笑意盈盈的簡單和完全處于呆傻狀態的馬杰自然跟上,在一片恭送李師的崇拜聲中,瀟灑離去。
……
夜已深,可是相國府的一間書房里,燭光灼灼,司馬昭、王元姬、司馬炎等正聽著賈充對今晚宴會的詳細報告。
“這西蜀使者,好歹毒的心腸啊!甭犕曩Z充的報告,司馬昭雙目發冷,面色嚴肅。長嘆一聲后,終于吐出了這句話。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現在曹魏的高級官員中,玄學思想已經開始抬頭。但它總體還處于一個摸索階段,很多理論還不成熟。而李密今晚的話,就是提前把這個思想給催熟。
而且和玄學思想發展到后期,有貴無和貴有兩個流派不同。李密在宴會上著重突出的是貴無。
這樣的思想過早成熟落地,會導致出現什么情況呢?
第一、心外無物嘛。我所見所遇,其實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不必在乎他們。只要我內心安寧,一切都擾動不了我——好了,大家互相不把對方當人了。至于上司皇帝也好,下官百姓也罷,哪怕至親親人,一切都是幻象。
第二、道可道非常道嘛。能夠講清楚的東西都不是大道,都是下賤胚。所以以后大家講話,為了逼格不降低。必須要講一些云山霧繞的瞎話空話,要不然就會被人瞧不起。
你說,這樣的風氣一旦形成主流。那這個國家還怎么運行?
(附帶說一句,這就是后來兩晉的主流思想。穿越者在這里只不過提前催熟而已。玄學發展到極致,只能是自己把自己搞死。)
司馬家是儒家出身,信奉的是入世。本來就和喜歡玄學的這些所謂的名士們尿不到一塊。更何況,司馬家現在是國家的掌控者,要是手下的大臣們個個一天到晚都搞這些虛的,那這個國家該怎么辦?
“哎,這簡無雙言辭鋒利,李令伯思辨無雙。西蜀小國,人才居然也如此鼎盛么?”
又長嘆了一聲后,司馬昭對賈充說道:“明天安排他們去中軍校場,讓這些蜀賊看看我中軍的強盛!我就不信了,文的壓不住,武的也不行么?公閭,明天讓文俶披掛上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