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請小心些,慢慢上車。孩兒扶您一把……”
八月初三,姜維親自陪伴自己的母親從祁山大營出發,向成都前進。隨行的除了一路護送姜母來此的龍宇龍子暉外,不過二十余名姜家家將。
“伯恭,我走了之后,這里就全權由你負責了。哎,元儉歲數大了,今年開春以來身體一直不好,無法離開成都。還請你多擔待一些。”
“大將軍放心,有張翼在,祁山大營必穩如泰山!”
“我對此深信不疑。”和張翼、趙統等人抱拳告別后,姜維坐到了一輛馬車的御者席位上,親自為自己的母親做起了駕駛員。
從祁山大營往南不過八十余里,就是武都郡的郡治下辨縣。駐守在這里的武都郡太守吳喬早就接到了消息,親自率領武都郡兵北上三十里相迎。
“拜見大將軍,拜見老夫人。”
“有勞太守遠迎,姜維真是過意不去。尤其是這會兒正是農忙時節,太守的公務一定很是繁忙吧?”
“不忙的不忙的,今年大司馬府不是下了命令全國免稅嘛!下官至少今年的農忙是不忙的。”
“啊?哈哈哈,好啊好啊,我大漢建國四十三年了,第一次對治下的子民全體免稅。哎,姜維真是慚愧……”
“大將軍不必如此。說起來,這全境免稅的事情,別說我大漢了。就是偽魏和東吳也未曾有過啊。”
“所以,大司馬真是天縱之才……”
這話吳喬不好接了,所以只有換個話題:“大將軍,本來咱們這武都郡由于僻處一隅,所以這驛館一直都很清凈。可是今年五月涼州的胡家拍下陰平的鹽湖后,來來往往的鹽商隊伍就多了起來。連帶著陰平、武都一路的商業也開始興盛。所以今日之武都驛站已經變得嘈雜。為了老夫人休息得清凈些,下官已經把太守府打掃出來了,大將軍一行可以去那里過夜。”
“不然,家母去太守家借住一晚也就是了。維想去驛站住。”
“呃,大將軍。驛站那里現在真的很亂。”
“呵呵呵,有多亂?需要我機動兵團出兵協助治安么?”
“這,這倒不至于。下官說的亂不是治安亂,是來來往往的人太雜。也罷,那就按大將軍說的辦吧。”
到得下辨城,吳喬的家人來把姜母接了過去。吳喬親自陪著姜維住進了武都郡的驛站。
在視線里還沒有出現驛站的時候,姜維的眉頭就迅速的皺了起來。
隔著老遠就聞到了一陣陣的馬糞牛糞的臭味,臭味之中還夾雜著各種嘈雜的聲音:人的呼喊叫罵,馬的尖銳嘶鳴,牛的低沉喘息。雜亂的聲音,混雜在糞臭之中,飄出很遠很遠。
待得轉過街角,驛站出現在視線之中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來來往往的車隊。以及驛站周圍各種小攤商販,甚至還有兩三棟已經搭建了大半,一看就是酒樓的建筑……這哪里是個驛站啊。簡直熱鬧得像是一個集鎮!
“哎喲!來了一堆生面孔?客人來自哪里?看您的穿著打扮,是北方來的吧?有沒有嘗過我們益州的果酒?嗨!我跟你說啊,這果酒可是我們的大司馬發明的。我們的大司馬啊……客人,誒,客人?”
“客人對酒就不感興趣?要不要來我的雜貨鋪看看?本店這個月才剛剛開業,為了酬謝各位鄉親的支持。所有商品全部八折促銷。您看?這景耀蠟、延熙漆、新瓷、香皂……各類品種應有盡有!客人?誒?客人?”
“喲!這隊客官一看就是豪富啊!您是來做大買賣的吧?那些零售的小攤販賣得東西您肯定看不上眼!客官,要不要來咱們海棠館玩一玩?這里的姑娘,益州的、涼州的,哪怕您要匈奴的、氐族的乃至西域的姑娘,我們店里都有的哦!”
“哼,騷婆娘,這些大爺一看就是豪門出身。哪里看得上你店里的庸脂俗粉。諸位好漢,來不來我們通四方里面玩幾把博戲?本店乃是成都第一賭場通四方在這里的分店。承蒙大司馬關照,親自賜下了幾種新玩法,很是刺激哦!”
“糜大嘴,少在那里放屁!老娘店里的都是庸脂俗粉,那你昨晚就別來啊!”
“我呸!老子昨晚就是來了才知道上當了……”
短短的幾百米路程,一路上被多家商人招攬。姜維的眉頭越皺越緊:“宣高啊,怎么下辯城才幾個月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副模樣?我二月份收復這里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寂靜啊。”
“呵呵,大將軍。這里現在成了商業中轉站了嘛。胡家的馬隊,每十天就會從這里通過一次,必定在此地歇腳。這些人有錢,消費起來很是豪奢。所以很快這武都驛站周圍就有了許多小商小販。然后這些小商小販又很快的發現,如果把我大漢的一些諸如果酒、新瓷等特產儲備夠一定數量,然后等待胡家馬隊啟程的時候跟著他們一起越過羌人聚居區……呃,下官說得不準確。不是越過,而是進入。那么這些東西在羌人聚居區很快就會銷售一空。回來的時候,再帶上羌人的馬匹、牛羊等特產回到這里售賣,之后梓潼、蜀郡的商人自然也是聞風而來……所以,這個地方的人越來越多。以驛站為中心,這個集鎮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下官已經準備今年秋收后,百姓們有了閑暇,就召集一千民夫,把驛站的規模擴大三倍!”
“嗯,宣高這兩個月,商稅一定收的不少吧?”
“哈哈哈哈哈~~~大將軍,說到這個。下官還真的要對您顯擺顯擺。下官二月接任武都太守,前三個月那日子是過得入不敷出、苦不堪言。月月仰仗成都那邊調撥錢糧維持。從五月開始,下官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嗯,五月份商稅收了兩萬,六月是八萬,七月是十八萬。這八月嘛,估計不會低于二十五萬!大將軍,您是知道的,下官這武都郡名冊上的百姓,炎興前不足兩萬。炎興元年九月武都失陷,名冊什么的被偽魏拿走,下官現在手里掌控的,也就堪堪過一萬啊!”
“哎,一條商路,直接盤活了一個郡。大司馬真是,真是天縱之才!”
雖然姜維這話吳喬很是認同,但吳喬也敏銳的看到了姜維眼神中的蕭索。所以吳喬趕緊接話道:“大將軍,話雖如此。但也應該看到,如果不是大將軍率軍駐扎在祁山,我們哪里敢如此大開商路啊?正是因為大將軍拿下并守住了祁山大營,使得偽魏如果要大舉進攻我武都,必須要先拿下祁山。所以我們才敢敞開大門做生意啊!從這一點來說,大將軍才是武都郡實現興旺的最強保障!”
“呵呵。”聽到吳喬這樣的話,姜維的心情好了些:“這么多人來來往往,有沒有偽魏的密諜?”
“當然有了哦。偽魏的進奏曹說起來實力比我大漢的司聞曹還要強一些。這兩個月下官已經明顯感受到這來來往往的人里有了不少啥事不做,就是到處找人聊天的家伙……不過這些家伙,隨便他們看唄。一句話,祁山不丟,他們把這里全看透了也沒啥。祁山丟了,不用他們看,下官自然會把這條商路給廢了!”
“太守所言甚是。不過,若是這胡家把鹽湖的鹽全都運到了西北,那我汶山、陰平、武都的百姓吃什么呢?”
“哈哈哈~~大將軍,我們當然是吃自貢鹽了哦!自貢鹽,顆粒細,顏色白,還能有效預防癭病(甲亢的古稱)。而且運到我武都也只賣六百錢一石。我們當然都吃自貢鹽了。事實上,整個大漢,不管是名冊上的還是未在名冊上的,吃的都是自貢鹽。其他鹽礦出產的鹽,必須外銷,否則就只能倒掉!可以說,正是因為自貢鹽優質、低價、足量的供應。導致買到鹽礦的各家大族不得不組織井鹽外運,由此帶動了大漢無數條的商路啊!”
“嘶~~自貢鹽的產量竟然有這么大?”
當然大了哦,我的大將軍。要知道,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由于太平天國起義隔斷了淮鹽西進的通道,清政府命令“川鹽濟楚”開始。十多年里,自貢以一隅之力,供應云川貴鄂湘五省上億人口的用鹽。即便如此,仍然綽綽有余。也正是在這十年,奠定了自貢鹽幫的赫赫威名和后來獨立成市的基礎。
現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標準食鹽量是6克。在古代,由于油脂、糖類以及其他副食的缺乏,這個標準肯定要上漲。但一般15克是完全夠了(現代中國有不少省份吃得過咸,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多的省份是23克。《中國國家地理》食鹽專輯數據)。
蜀漢現在有多少人口呢?名冊上的、世家大族隱匿的、山區的少數民族等等,大約四百萬多一些。(中國人口通史數據)
這么算下來,蜀漢全國的食鹽量,頂天兩千一百九十萬公斤。折合為八十一萬石。而現在的自貢亭如果全力開工,一年的出鹽量是多少呢?超百萬石!(自貢井鹽年產量巔峰值為180萬噸。折合為六千六百多萬石。當然,那是采用了現代生產技術。而且這么多鹽,90%以上是工業用掉了。)
這么一座超級鹽場,才是關彝敢于把全國鹽場全部賣掉的底氣所在!所謂鹽場私有化,實行就場征稅制什么的。雖然好處多多,但在穿越者把圍海曬鹽這個大殺器弄出來之前,魏、吳兩國是學不來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