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西元十八世紀,一位中國商人帶著他的小毛驢從緬甸回國。當時他的貨物已經不多了,為了讓小毛驢背上的貨物左右平衡,就隨手從地上撿了一塊石頭放入毛驢背上的貨框做了配重石。到了家之后,自然就把配重石隨手一扔……然后,石頭摔開,露出了里面晶瑩剔透的綠玉石。
由此,緬甸玉礦得以發現,并迅速的吸引了無數的采礦人。
全世界,只有大中華文化圈里,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和民族,才會對玉石感興趣。在歷史的本位面,中國國土上有四大玉石產區,分別出產和田玉、藍田玉、獨山玉和岫玉。在這四種玉石中,藍田玉開發應用的時間最早(傳國玉璽就是藍田玉),但在張騫通西域后,和田玉作為一種顏色相對單純、潔白剔透的軟玉,迅速得到了中國上層社會的認可。其地位在中國的玉石文化中開始一枝獨秀。不過由于這個時代,漢家兒郎正在進行你死我活的自殘,所以漢族對西域的控制力極弱,相對的,和田玉的產量也極少。
具體到關彝這個時間點來說,魏晉之前,玉主要是用來做禮器用的。偶爾用來做裝飾品,也只是為了顯示佩戴者的身份不同。而從魏晉時代開始,中國的玉石開始作為佩戴品,并逐漸的從統治階級慢慢的流入民間。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開采、售賣玉石是很有搞頭的。
獨樹一幟的緬甸玉以及真正的翡翠、藍寶石、紅寶石,現在還沒有任何人發現、開發。如果在這個時代把他開采出來。嗯,這又是蜀漢新的拳頭產品。
“躬行,我大漢歷任庲降都督,數你祖父最受南中人敬愛。我們這一次一路行來,大家都看到了。一聽說馬鎮南的嫡孫來了,沿途的所有寨子全都大開山門,用最崇高的禮節迎接、招待我們。所以,在南中七郡,你的血脈比本官的官職好用多了。因此,本官需要你長期駐守在這里,把這里建設成為大型的玉石之城。”
“請大司馬放心!”馬義根本沒有去問關彝憑什么就說這里有大型的玉礦和寶石礦——關大司馬的手指是帶金屬性的。他說哪里的地下有什么,那就一定有什么。這一點在蜀漢政府內部是有共識的。
“大司馬,下官一定安心在此扎根。招徠本地的土著,挖掘此地的玉礦和寶石礦。這不光是為我大漢的國庫掙錢,也是讓這山區里始終不得溫飽的百姓們掙一條金光大道的生路。這也是我這個馬德信的孫子,必須要為南中百姓去做的!”
“很好。我回了成都后,會給你派一支小規模的軍隊來。以后這里實行軍管。此外,待第一批玉礦出產后,我也會對國內的世家開放玉石的采買權。以后生產歸我們,運輸、銷售全部歸各世家。”
嘿嘿嘿,聽到關彝這么說。馬義、王頎甚至老阿等人都奸笑了起來:自家這位大司馬這兩年是把蜀漢國內的世家搞得欲仙欲死,高(防和諧)潮一波又一波:一旦要給世家一點好處,必然就有新的政策來割世家的肉——反之亦然。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按自家大司馬所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玉種的話,毫無疑問,這將引起蜀漢所有世家的瘋狂。不,引起三國整個上層社會的集體瘋狂。到時候誰配合自家大司馬的改革,誰就有采買權,不配合的就一邊涼快去……
“這個地方。”關彝在輿圖上敲了敲永昌郡的郡治不韋縣:“這個地方非常重要。除了躬行要以此為基地興辦玉石產業鏈以外。孔碩(王頎)未來幾年也是要以此為基地活動的。”
“呵呵呵,大司馬,終于要用到在下了么?”
看著這位在歷史的本位面,先是代表曹魏出航日本,宣布邪馬臺國是魏帝國的藩屬。跟隨毌丘儉追擊高句麗王室上千里,一直打到今天的小興安嶺勒石記功的超級牛人。關彝的心情也十分的復雜。
“孔碩到我大漢這兩年過得還好吧?”
“勞大司馬關心,為我取來了全家家人。這兩年王頎在成都生活得很好。只是一直沒有具體的事情做,只能是按照大司馬的命令去復興學堂學習各種農學知識。雖說確實也讓我大開眼界,但畢竟我就是個勞碌命,不適合成天坐在屋舍內啊。說實在的,這兩年,什么都好,就是閑得全身都快生銹了。”
“哈哈哈~~孔碩馬上就要忙起來哪。嗯,孔碩可還記得以前在復興學堂上,本官講到的雜交水稻?”
“記得!”
“嗯,我大漢成都平原上的稻種主要傳自古蜀國,是秈稻。其優點是口感好、稻穗大、米粒自然也大。缺點則是不耐寒、也不耐旱,而且產量不高。而在牂牁郡為代表的南中稻系里呢,那是糯稻。口感更好,但產量更低。這兩種主要稻種的優缺點都很一致,所以用這兩種稻種雜交出來的新一代稻種,其實和老稻種比起來,優勢并不明顯。”
“孔碩請來看。”關彝的手指再次指向輿圖:“不韋縣的東西兩側都是南北走向的大江。東邊的這一條,是滄水(上游是瀾滄江,下游叫湄公河)。在不韋沿著河谷,由此向南行進,可以直達林邑、真臘等國。這些小國國貧民弱沒啥好說的。本官現在對他們的土地也不感興趣。但是他們那里有一稻種,是秈稻。口感很一般,但勝在產量高、耐旱,而且對種植的田地要求不高。所以孔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沿滄水南下,去尋找那邊的優質稻種!”
關彝所說的優質稻種,就是歷史本位面上赫赫有名的占城稻。這個稻種在五代時期進入中國,之后由北宋政府大力推廣。將中國本土的稻種進行了極大幅度的改良。以成都平原為例,以前蜀漢時期成都平原的稻田頂天畝產十石。但在北宋時期引入占城稻以后,最高巔峰產值是一年兩季,畝產一共三十石。
作為一個農學生,關彝早就習慣了現代社會水稻單季畝產三十石(800公斤)的數值。所以穿越過來后對普遍畝產五六石的現狀極為不滿。但以前他忙著準備應對曹魏的滅國之戰,所以沒時間去搞這些。而現在,他終于抽出手來了。
“如果孔碩能夠取回這樣的稻種,本官有信心把大漢國內的稻田面積擴大五成以上,而且畝產提高三倍以上!”
“嘶~~~”作為一個屢屢展現神奇的妖怪,在場的諸人并不懷疑關彝話語的真實性。所以他們聽到這樣的數據后,無一不被震驚到了。
“還有這里。”關彝給了這群家伙一點點的消化時間后,又把手指指向了不韋縣的西側。“不韋縣的西側這條大江,叫做怒江(下游叫薩爾溫江),由此南下,可以直抵南洋(怒江的出海口在孟加拉灣)。怒江再往西,還有一條大江,叫做麗水(伊洛瓦底江),此江縱貫諶離(緬甸古稱)全境。由此江南下到達出海口再西行。就可進入貴霜帝國。此國強大,佛教興盛。這個且不去說他,關鍵是此國的稻種乃是普天之下最好的稻種,若是能帶回大漢與各種稻種雜交……而且此國還有一種作物,喚作甘蔗。有了這個東西,我就能夠讓大漢全國百姓頓頓都能吃上甜味兒!”
“諸位,永遠不要小看商路的力量,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任何天塹都是通途。四百年前,博望侯(張騫)通西域的時候,在大月氏看到了產自我益州的竹杖、絲綢。由此博望侯知道,我西南山區里面一定有一條可以走出群山的商路存在。這條商路在哪里?就在這里!”
看著已經陷入呆滯的眾人,關彝拍了拍王頎的后背:“孔碩啊,躬行這邊若是做得好,后世的史書將會記載道:馬義者,翡翠玉開采第一人,君子之美,躬行成之。而你要是做的好呢,嗯,史書上就會這么記述了:王頎者,引入高產稻種,養育華夏萬民!”
青史留名!已經不需要再做任何動員了。馬義和王頎都雙眼赤紅的對著關彝重重叩首:“大司馬,多謝為我等指出這樣的明路。我等敢不殫精竭慮,繼之以死!”
這一章,向袁大德魯伊隆平公致敬!所謂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不穩。我們這個國家能夠在今天整體穩定,諸位能夠安然的坐在家里看小說而不是擔心哪顆流彈要了自己的命,袁隆平院士居功至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