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都督,我軍已經收復阜陵縣。”
“嗯,晉軍沒有阻攔?抑或是已經自行退走?”
“都督神算,晉軍確實是自行退走。我軍進入阜陵并未發生戰斗。”
“呵呵呵,這個衛伯玉,果然也是個知兵的。當年在我幕府里,還是小看他了呢。傳令,拿下阜陵后我軍停止西進。這收復失地的事情,到此就要暫停了。”
“諾!”
看著傳令兵匆匆離去,鐘邕忍不住問道:“叔父大人,這衛伯玉既然在收縮防線,為什么我們不把本方的戰線往西、往北再拓展一點兒?”
“呵呵呵,邕兒啊。那衛伯玉要把揚州兵團的部分兵力抽調進洛陽幫助司馬炎小兒重建中軍。所以不得不放棄本次大戰以來所獲得的我方城塞。但是我們在合肥大敗后,也是兵力嚴重不足啊。所以這個時候,需要雙方的統帥彼此之間形成默契。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里,各取所需就好。要是哪個不開眼的前線將領貪得無厭,惹得兩國再起大戰……不要說為叔和衛伯玉不能忍。就是建業和洛陽的那兩位陛下都不能忍!”
“兩位陛下都不想再打了嗎?這么說起來,叔父大人,吳晉是要結盟了么?”
“然也。衛伯玉前些時候已經來信向為叔試探過了。他說西蜀在拿下雍涼之后,昔年強秦之勢已成。吳、晉若不聯手。遲早都是像關東六國那樣被逐一消滅!”
“叔父大人對此怎么看?”
“情況沒有衛伯玉說得那么嚴重。但西蜀的國力至此超過大吳已是不爭的事實。建業的那位陛下現在心里的想法有些轉變了。如果為叔所料不差的話,晉吳結盟,當是大勢所趨。”
“可若是晉吳結盟,揚州這里就沒什么戰事了。叔父剛剛接任江北都督……”
“呵呵呵,這樣也好。和衛伯玉做鄰居,很多時候他會對為叔的志向進行配合的。說到掌控好江北,為叔讓你去調查的事情弄清楚了么?當初到底是哪家的私兵讓出了防線,導致丁老將軍全軍總崩?”
……
“順民,這一次戰敗的根源找到了么?到底是哪家私兵讓出了防線?”
同樣的問題,建業皇宮,孫皓也是緊抓不放的。
東吳建國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的合肥城塞啊,就差那么一點點就拿下來了。若是拿下這座東吳建國以來就一直反復攻打卻始終沒能拿下的據點。再加上荊州那邊拿下了東吳建國以來從未拿下的襄陽。那毫無疑問,孫皓在東吳的威望將超過孫權,成為整個東吳真正的說一不二的至尊。到了那個時候,孫皓就可以用更大的魄力進行國內的改革了。
所以,面對這樣的局面,孫皓怎么會不窮追猛打,怎么會不刨根問底?
“陛下,典校為此反復奔走了一個多月了。基本可以確認的是兩支軍隊讓開了防線。”
“嗯。哪兩支?”
“一是桓勝的軍隊。當夜按照丁大司馬的安排,他的軍隊是我軍南方大寨西側的第一道防線。這支軍隊有三千人。其中桓家私兵有五百人,國家軍隊兩千五百人。據臣后來走訪當時軍中的軍侯、什長等低級軍官,他們都表示那天晚上突然之間晉軍就沖了進來。哨兵什么的完全沒有發出任何預警。典校的推論是,桓家的私兵把我方的哨兵都偷偷解決了,以此給了孟觀抵近我方大營的機會。”
“桓勝?桓彝的兒子么?”
“然也。陛下,這支桓氏乃是長沙桓氏。長沙桓氏始于桓階,此人先是武烈皇帝(孫堅)的僚屬。武烈皇帝被劉表襲殺后便留在了荊州。之后曹孟德取荊州,桓家大多數成員都出仕曹孟德。只有桓彝一人從荊州來到揚州出仕大皇帝。”
“哼,這是這些多子弟的世家一慣的做法。分開押寶嘛。到底是看好曹孟德多于大皇帝,只派了一個棄子入仕我大吳。”
“呃……陛下,這桓彝還是對大吳忠誠的。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被孫綝給……”
“哼!父親忠誠于大吳,結果卻生了一個貪生怕死,吃里扒外的兒子!且不去說他。桓家在那一晚的作用就是確保晉國的騎兵能夠貼近我方大寨是吧?但是單單如此是不能引發我軍總崩的。還有呢?”
“還有就是虞家的私兵。當夜丁大司馬安排虞家的虞汜率領虞家士兵兩千人駐扎在桓勝的后方。據臣所走訪了解,當時在場的不少低級軍官和士兵都表示,在桓勝的部隊遭遇突襲后不到一刻鐘時間,虞家的陣地上就起了大火,而且到處都是‘晉軍來襲’的呼喊。由此導致我方軍心大亂……”
“哼哼,會稽虞氏,好,好得很啊。”咬牙切齒的說完這句話后,孫皓轉過身來:“文彬,若是朕沒有記錯的話,這虞翻當年有十多個兒子,現在全都在我大吳出仕吧?”
“是的陛下。當年虞仲翔說話口無遮攔,觸犯大皇帝,被流放到交州。后來大皇帝有悔意,派人尋找虞仲翔。但虞仲翔當時已經去世了。所以大皇帝厚待此人的子孫,虞仲翔十一子,全部在我大吳出仕。官職最高者為名號將軍,最低者為縣長。也有擔任廷尉、黃門侍郎等中樞官職的。”
“呵呵呵,真是好大一家子人啊。可是若以為人太多朕就下不去手可就大錯特錯了!”
笑呵呵的說完這句殺氣騰騰的話,孫皓回過頭來對王誠道:“士季那邊的情況怎么樣?”
“士季昨天給臣來了一封長信。現在我軍在江北的失地已經收復得差不多了。整個過程中與晉軍交戰的次數沒超過五次,雙方傷亡人員均未超過一千人。士季說,現在晉國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他們急著抽調部分還有野戰能力的揚州兵團精銳回到洛陽,以此為基礎重新組建洛陽中軍。所以,三五年之內,江北不會有什么危險。”
王誠啰啰嗦嗦的說了半天,上面的孫皓臉色卻越來越不耐煩。要不是看在對方在自己微末之時忠心耿耿的份上,孫皓都想罵娘了。
“順民,晉國的反應不要講了,陛下的意思是,現在士季,嗯,有沒有把軍隊全部抓住!”
“啊?哦,陛下恕罪。經文彬這么一提醒,士季的信里是提到過這么一句話:‘各級軍官重新任命完畢,各家私兵出身的低級軍官已經全部放逐。’”
“這就行了!文彬,朕想,當年我們進入建業時定下的三步計劃。現在是該開始第二步了。”
“嗯。魯王黨隨著步家的覆滅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是該清洗會稽大族了。”
“嗯,虞、魏、孔、謝,會稽四姓。這一次,要全部一掃而空。如此,國家的戶口至少增長五六十萬不說,在冊良田怕不多出上千萬。”
“陛下,借著虞氏通敵的由頭,要掀起大獄,剿滅會稽世家是可以的。但在此之前,有三件事陛下要先做好。”
“嗯,第一件是和晉國結盟對吧?”
“然也,陛下。西蜀強秦之勢已成。在北方,占據高地,居高臨下俯視中原。在南方,占據長江上游,若其國力足夠雄厚,其水軍順流而下對我大吳威脅極大。所以,必須與晉國結盟。”
“哎,真是……沒想到我大吳還在為了一個合肥城塞苦苦作戰而不得的時候。西蜀都已經不聲不響的……罷了,這事必須去辦。不過兩國同盟的事情,洛陽那位應該比朕還著急。所以,朕就在建業等著他的使者吧。嗯,文彬,第二件事情,是要先和吳郡的世家打好招呼么?”
“然也。會稽虞魏孔謝,吳郡顧陸朱張。這八大姓乃是國家穩定的兩塊基石。陛下要動其中一塊,必須要穩住另一塊。”
“此事朕已經在著手進行了,朕的女兒嫁給幼節的次子,幼節的女兒嫁給顧謙,顧家的女兒嫁給朕的幼弟……倒是文彬說還有一件事?”
“是的,陛下。上大將軍已經多次來信,要求從襄陽退兵……”
“哎,朕何嘗不知,揚州這一路失敗后,荊州那邊襄陽孤城是不能長期留在手中的。可是……”
“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襄陽,遠離長江。縱然我方水軍能夠在漢江中對晉國水軍戰而勝之繼續維持糧道。但襄陽孤城一座,遠離本土。長期把大軍擱置在那里,真的是得不償失啊。我們老是扣著襄陽不走,這晉吳同盟無從談起。若是將來兩國戰事一開,晉國繞開襄陽直接去取西陵該當如何?若是將來西蜀與我交戰,西陵這邊危在旦夕,我軍荊州兵團主力卻被陷在襄陽又該如何?我大吳與晉國結盟后,西陵的戰略地位將無限拔高。所以,放棄襄陽,重守西陵,才是符合我大吳利益的。”
“……文彬啊,有時候你這人真是直得讓朕難受。罷了,襄陽那邊的百姓已經轉移得差不多了吧?”
“陸幼節十天前來信說,襄陽城內的七萬余百姓已經全部轉移到了江陵。”
“善,那就等著晉國那位派出使者吧。到時候朕就做個順水人情,把襄陽還給他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