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假期回到了學校的約亨再次投身圖書館戰(zhàn)爭中,而外界的事物則被他摒棄腦后。所以他并不知道他的黑坑……咳咳……HK公司的產品一炮打響。三家工廠合并之后,按照約亨的指示,管理和研發(fā)部門被**出來,然后在離廠區(qū)不遠的地方,購買了一塊房產,在那里組建了HK公司總部,未來將會負責HK公司所有分部的管理,產品的銷售,新品的研發(fā)。而三家工廠作為純粹的生產部門,分別改名為HK武器制造廠、HK裝具制造廠和HK工具制造廠。
隨著HK公司的產品試制完成并提交陸軍試用。德國步兵立刻就喜歡上了這些使用方便、性能優(yōu)良的產品。很快這些產品引起了時任德意志第二帝國總參謀部軍需總監(jiān),并且已經(jīng)開始替年事已高的總參謀長老毛奇(注1)履行總參謀部工作的阿爾弗雷德·格拉夫·馮·瓦爾德澤(注2)的關注。有著“狐貍”外號的瓦爾德澤自然能夠認識到這些裝備所蘊含的的價值,隨即提出要求全軍換裝。而與對海軍軍費百般阻撓不同。由俾斯麥把持著的帝國議會對陸軍軍費向來十分慷慨。
經(jīng)過瓦爾德澤的介紹,俾斯麥也認識到這種非武器的陸軍裝備可以帶來的隱性實力增長。于是帝國議會順利通過決議。1884年底,由腓特烈皇儲簽署訂單,開始批量采購。產品分別命名為1884式多用途工兵鏟、1884式多用途水壺、1884式單兵攜行裝具、1884式夜戰(zhàn)背包、1884式軍用腰帶和1884式木柄手榴彈。
由于此時德國陸軍有正規(guī)軍49萬人(注3),這么大規(guī)模的訂單量僅靠HK一家肯定吃不下來。所以最終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多家國營工廠介入,并且有一部分私營承包商也參與進來,這些工廠每生產一件產品就要從利潤中抽出一部分作為專利費交給HK公司。
這些裝備首先交付阿爾薩斯-洛林的第15、16軍裝備使用,緊接著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的軍隊也陸續(xù)換裝。隨著裝備陸續(xù)交付使用,陸軍內部反響良好。而陸軍大佬也感嘆,皇太孫殿下在Gew.81步槍之后,終于肯把自己的才華放一部分到陸軍上了。一直以來約亨一直以來只關注海軍技術,而且還跑去海軍學院上學,這讓這幫老頑固頗有微詞。而現(xiàn)在也算暫時賭上他們的嘴了。陸軍部一段時間內也和當年的海軍部一樣,內部稱贊皇太孫殿下天資聰穎了。
至于拉鏈,雖然此時已經(jīng)制作出了樣品,不過一方面工藝還不完善,使用起來有些費力,HK公司內部正在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這些拉鏈用來做什么,殿下也沒有指示,所以倒也并不著急。
而此時的遠東硝煙彌漫,和歷史上一樣,1883年12月14日,法國對越南北部山西地區(qū)(注3)進行了攻擊,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不過所幸的是,定鎮(zhèn)兩艦已于1883年10月4日返回大沽口,所以倒也不用擔心戰(zhàn)爭爆發(fā),法國人半路劫道。11月8日,北洋水師統(tǒng)領丁汝昌會同津海關道臺周馥前往大沽接收軍艦,定鎮(zhèn)二艦加入北洋水師。劉步蟾任定遠號管帶,林泰曾任鎮(zhèn)遠號管帶。
而發(fā)生在遠東的這場戰(zhàn)爭也吸引了歐洲的眼球,當然,畢竟是一場遙遠的戰(zhàn)爭,所以除了各國政府首腦密切關注外,對于普通人來說也就是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
1885年6月9日。隨著《中法新約》的簽訂,遠東這場持續(xù)了1年半的戰(zhàn)爭終于落下帷幕。當然這些都和遠在歐洲的德國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但是,這場發(fā)生在遠東的戰(zhàn)爭中牽動德國人的神經(jīng)并且令德國人歡欣鼓舞的是,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的兩艘定遠級鐵甲艦之后成為了清國海軍的擎天之柱!
1884年8月23日,馬江海戰(zhàn)如期爆發(fā),福建水師全軍覆沒。自此法國海軍獲得了在清國南部海域的絕對控制權。
1884年10月,法軍進攻基隆,但由于登陸受阻,于10月23日對臺灣進行海上封鎖。而這次有定鎮(zhèn)二艦在手,北洋水師決定馳援基隆。由定遠、鎮(zhèn)遠、超勇、揚威這四艘北洋水師絕對主力組成的艦隊于基隆港外與法國遠東海軍司令庫伯特中將(注5)所率艦隊發(fā)生交戰(zhàn),雖然法軍艦艇數(shù)量遠在北洋水師之上,但是交戰(zhàn)中北洋水師軍艦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技術優(yōu)勢。定鎮(zhèn)二艦遭到法軍集火攻擊,然而兩艦接連中彈卻無一發(fā)擊穿裝甲。而交戰(zhàn)中雖然定鎮(zhèn)的305毫米巨炮并未擊中法艦,但是2艦共8門150毫米后膛炮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定遠號先后擊沉法軍炮艦野貓?zhí)枴Ⅱ笊咛,?zhèn)遠號命中鐵肋木殼巡洋艦迪蓋·特魯安號多發(fā)150毫米炮彈,令其重創(chuàng)。305毫米主炮雖然沒有取得命中,但是在裝甲巡洋艦巴雅號身旁的兩發(fā)近失彈濺起的巨大水花卻把法國艦隊嚇得夠嗆。而超勇號的254毫米主炮命中木殼巡洋艦費勒斯號一發(fā),造成其失去航速,為防止被清軍俘虜,法軍隨后將其自沉。揚威號則用120毫米副炮擊沉桿雷艇都拉號。孤拔見勢不妙隨后帶領法國艦隊撤退,臺灣之圍隨解,史稱基隆海戰(zhàn)。
1884年12月4日,朝鮮發(fā)生“甲申事變”,清政府隨抽調鄧世昌率超勇、揚威兩艦迅速開赴朝鮮馬山浦,平定朝鮮政變,并防御日本。由于基隆海戰(zhàn)剛過,攜大勝之勢的超勇、揚威二艦到來立刻威懾了日本海軍,不敢直攖其鋒。
而1885年2月13日,得知南洋水師從上海前來支援的孤拔決定找回場子,認為超勇、揚威已遠在朝鮮,而定鎮(zhèn)二艦航速緩慢,又無友艦護衛(wèi),必然不敢出港應戰(zhàn)。遂率領艦隊北上攔截由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馭遠5艘軍艦組成的艦隊,由于迪蓋·特魯安號傷勢過重,所以未能隨行。雙方于浙江大陳海域相遇。南洋水師由于受基隆大勝影響,勇敢與法軍接戰(zhàn),但是法國海軍擁有裝甲巡洋艦巴雅號、拉加里桑尼亞號、凱旋號,木殼巡洋艦伏耳達號、德斯丹號、炮艇益士弼號以及桿雷艇都裝號。雙方差距明顯,澄慶、馭遠兩艦交戰(zhàn)中被擊沉,南瑞號重傷掉隊被法軍追上后擊沉,開濟、南琛則輕傷逃竄。而此時由基隆出發(fā)的定鎮(zhèn)二艦全速趕往救援,航行中甚至跑出來16.2節(jié)的高速。沒有料到北洋水師馳援如此迅速的法軍艦隊被迫應戰(zhàn)。此時對腳下巨艦充滿信心的北洋官兵面對優(yōu)勢敵人依然面色從容,發(fā)揮出色。定遠號主炮命中凱旋號兩發(fā),凱旋號立即喪失戰(zhàn)斗力撤出戰(zhàn)局。鎮(zhèn)遠號主炮命中法軍旗艦巴雅號一發(fā),艦隊司令庫伯特被當場炸死。失去指揮的法軍艦隊陷入混亂,鎮(zhèn)遠號隨后用副炮重創(chuàng)益士弼號,益士弼號后因傷勢過重,被迫自沉。喪失戰(zhàn)意的法軍立即撤離。而北洋水師不依不饒尾隨攻擊,而老舊的伏耳達號掉隊被清軍追上,被定鎮(zhèn)兩艦圍攻后沉沒,史稱大陳海戰(zhàn)。此戰(zhàn)過后法國遠東艦隊元氣大傷,巴雅號、凱旋號、迪蓋·特魯安號重傷,法軍可用之船僅剩裝甲巡洋艦拉加桑尼亞號、木殼巡洋艦德斯丹號和桿雷艇都裝號。而定鎮(zhèn)二艦雖然受到法軍239毫米主炮多次命中,但是受創(chuàng)輕微,戰(zhàn)力不損。
剛剛得到馬江海戰(zhàn)大勝消息欣喜若狂,認為對清國的戰(zhàn)爭馬上就能勝利的法國人,在自己的興奮勁還沒過去的時候就被基隆慘敗給狠狠的抽了一個耳光。而在陸地上,法國進攻涼山,清軍守將不戰(zhàn)而退,法軍將鎮(zhèn)南關付之一炬。再次提起精神認為海上吃了虧也沒辦法了,陸地上就要取得“重大突破”,馬上就要一戰(zhàn)定乾坤的法國人,沒等幾天就得到了遠東艦隊喪失戰(zhàn)斗力的消息,而且還賠上了自己的艦隊司令。接著原本被認為是取鎮(zhèn)南關已如探囊取物之勢的法國陸軍被馮子材這個67歲的老將給打的抱頭鼠竄。
兩戰(zhàn)過后,中法戰(zhàn)爭法國敗局已定,清國海陸皆勝勢不可擋。法國國內大受震動,法國總理朱爾·弗朗索瓦·卡米爾·費里被迫下臺。而法國國內甚囂塵上的宣揚要出動世界第二海軍遠征“碾碎那些黃皮猴子”。不過此時已經(jīng)因為中法戰(zhàn)爭開銷過大導致緊縮的法國財政自然不能支持這種不用腦子的提議。
然而清政府以大勝之勢卻積極求和,最后簽了一個實則類似戰(zhàn)敗條約的《中法新約》,該條約唯一和歷史上不一樣的就是在越南邊境開放兩處通商口岸如今變成了一處,只開放了保勝,而諒山則沒有出現(xiàn)在條約上。
當然這就不是德國人關心的了,不過偶爾暗罵幾句“打輸了也有得賺,老子怎么碰不上這種好事”也是情理之中。德國人只關心兩件事:第一,該死的法國人吃癟了,遠東艦隊被打的丟盔卸甲,要不是還剩一艘裝甲巡洋艦頗具戰(zhàn)力,否則法國遠東艦隊真的是誰都可以鄙視一下了,而更重要的遠東艦隊司令被炸的粉身碎骨了,這可真是大快人心。第二,就是自己建造的鐵甲艦大發(fā)神威,所有戰(zhàn)果全是定鎮(zhèn)二艦取得,而且揍的還是自己最討厭的法國人,不能更興奮了有木有。而且德國戰(zhàn)艦通過戰(zhàn)爭得到了強有力的檢驗,這可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金字招牌。對此海軍部和德國國內各家船廠都開始盼望訂單能源源不斷的到來。
而且這場遙遠的戰(zhàn)爭也開始對德國海軍建軍思路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鶢柡\妼W院內的年輕學員們不斷的討論著兩場海戰(zhàn),并且追捧主力艦決戰(zhàn)思路。對于這點,約亨樂見其成。畢竟未來德國人是要在家門口和英國佬主力艦決戰(zhàn)的,要是未來會成為海軍力量中堅的這些海軍學員們受到現(xiàn)在流行的法國海軍新學派的影響可就不好了。
注1: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人稱老毛奇,與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和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并稱帝國三杰,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總參謀部的建立者。一戰(zhàn)初期的德意志總參謀長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是他的侄子。
注2:就是八國聯(lián)軍后期的統(tǒng)帥瓦德西,實際上他的姓應該是瓦爾德澤,瓦德西算是我國近代特有的翻譯吧。
注3:這里的數(shù)據(jù)使用平均值算的,1874年德國陸軍正規(guī)軍42萬人,1893年是55萬人,所以這里算出來是49左右。實際上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實際上1886年德國有一次增長幅度超過10%的擴軍。不過作者這里實在查不到資料。大家見諒。順帶一提,雖然軍隊增長幅度看上去不高,但是實際上大幅增長的是動員能力,1872年德國動員人數(shù)是130萬,到了1893年動員人數(shù)高達340萬。
注4:現(xiàn)如今是河內直轄市下轄的山西市
注5:和瓦德西一樣,孤拔也算是我國近代特有的翻譯,至于還有一種翻譯為科爾貝的,那是按照英文發(fā)音來翻譯法文的結果
 n>起點中文網(wǎng).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chuàng)!&a;a;lt;/a&a;a;gt;&a;a;lt;a&a;a;gt;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a;a;lt;/a&a;a;gt;
S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